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换天应该是一个比较熟悉的词,不论是人像还是风光的拍摄,在天空入镜时,漂亮的蓝天白云总能给照片增色不少,但如果出现天空颜色灰白、阳光太硬太强等情况,过曝往往无法避免,尤其是旅途中看到好看的地景时,等待蓝天的出现,似乎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导致了有时候不得已需要对天空进行替换。 本站头牌@帅锅他舅舅,由于16年赚的盆满钵满,钱实在太多,就跑去东南亚国家游玩了一把,拍照片是必不可少的,不过有2张他比较满意的照片,就出现了天空过曝无细节的情况,我作为看舅舅评测长大的铁杆脑残粉,就毅然决地揽下了换天的任务,而且由于这次和天空交界的建筑物细节比较复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之前也在网上看过不少教程,很多都不是太靠谱,效果不太理想,这次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总结的换天流程。 注:(本文适合想深入理解换天流程、并有一定摄影、后期基础,而不是临时想紧急换天,速成一张图的读者,且涉及内容不止是简单的换天操作那么简单,若能理解,会有学会换天以外的收获) ![]() 先直接说一下调整步骤 1、对原图进行处理,利用调整曝光、高光、白色色阶等办法,让天空过曝的地方更亮一些,但光线不能溢出到吞噬地景的细节的程度。(有时候上述调整会影响地景的曝光和颜色,可用渐变滤镜、笔刷、蒙板等工具进行局部处理) 2、打开天空素材,移动到当前图层里去,进行变形拉伸 3、利用黑色蒙板盖住新图层 4、利用亮度蒙板,选中高亮区域,用橡皮擦擦去过曝的部分,至于为什么要用亮度蒙板下文会给解释。 5、利用渐变工具直接从照片顶部拉下来,天空替换完成 6、新建一个白色图层作为背景图层,并最终对天空颜色进行处理 以下是对操作的部分解释和读者可能会有的问题 1、为什么要用亮度蒙板,而不是抠图? 因为亮度蒙板是利用曝光量来识别画面区域的,而我们是处理过曝的天空,所以算是对症下药,加上对于复杂边缘,哪怕是PS高手,也很难处理得非常精细准确。 2、为什么要用渐变工具?天空擦掉后,不是交换图层顺序就可以了吗? 渐变工具加上的天空会更加自然,有一定过渡的效果,否则的话可能会有些生硬。 3、为什么要让高光更亮? 亮度蒙板针对高亮区域的识别也有一个递进效果(亮,很亮,超级亮这种区别),为了让亮度蒙板识别更准确,所以直接选择最亮的区域比较好。 当然,你们更多人可能压根不知道什么是亮度蒙版,所以我放在最后说。 亮度蒙版 亮度蒙板是由美国摄影师 Tony Kuyper 所提出的PS技术,且有论文发表,甚至可能连Adobe官方都不知道这项功能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后来有很多摄影师购买这套操作的动作,主要运用于风光摄影中,提供了一个简便选取照片中不同影调区域的办法,解决了相机宽容度低的问题,让摄影师能够自如地无损控制照片的影调,达到近乎完美的曝光处理效果,尽管现在PS和LR都自带了HDR功能,但远不如亮度蒙版控制来的精确。 它的原理是,在PS右下方的“通道”中,利用Ctrl键自动识别出明亮区域,并且这套动作可以反复进行,利用一些组合键,在通道中识别亮、暗、灰的区域,并进行选区的存储,且每种影调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分级”,除了上文提到的“亮,很亮,超级亮”,还能识别出“暗、很暗、超级暗”,“有点灰、很灰、超级灰”的区域,当选中这些区域以后,在利用蒙板工具进行曝光合并时,笔刷就不会干扰到其他亮度区域,能够控制自如,且对灰度区域的识别,能做好局布对比度的控制,让照片更加通透、出彩。 所以,我的换天操作中,就用到了识别高光的亮度蒙板来抠出天空部分。当然,手动生成亮度蒙版是比较繁琐的,我们可以利用插件、使用PS动作的办法来快速生成。 操作部分 ![]() 首先在PS里打开,用ACR进行一下基础调整。 前文说了我们需要让天空过曝,但直方图显示白色已经完全溢出了,这里我甚至需要降一点曝光,因为寺庙的瓦上有非常细微的装饰物,这里让建筑本身的细节已经损耗了一部分,所以我选择降低曝光,提亮阴影(但保持白色过曝)。 ![]() 可以看出建筑物的细节会有所保留。接着打开图像,到PS里进行处理。 ![]() 打开选好的天空素材,选中并用移动工具拖到地景的界面里。天空素材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画质要好是一方面,如果前景是用超广角拍的,还需要考虑一下透视问题。 ![]() 拖进去以后,Ctrl+T,把天空进行变形和拉伸。 ![]() ![]() 选中新图层,按住Alt键+鼠标左键单机添加图层蒙版,生成一块黑色蒙板,此时之前的天空已经被遮住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部分——亮度蒙版的使用。 ![]() 这里我使用了Starstail插件,这是一款免费插件,可以自行百度下载安装。点击建立全部灰度通道,可以一次性在通道内生成所有的亮度区域。 ![]() 右边的H/L/M分别就代表了亮、暗和灰,数字越大代表程度越大,这里因为过曝比较重,我选择的是“H3”,按住Ctrl+左键单击H3,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没?此时天空的区域已经被完全选中了。 ![]() 先用左侧的“魔术橡皮擦”工具,可一键擦去大面积的天空部分。 ![]() 接着用普通的橡皮擦,擦除柱子空隙、树叶空隙的部分,前一个步骤用比较大的普通橡皮擦代替亦可。 此时亮度蒙板的好处就体现了,随便刷刷就能把天空部分刷掉,完全不用担心边缘问题。 ![]() 选中左边工具栏的“渐变工具”。 ![]() 点击黑色蒙板。 ![]() ![]() 沿着垂直方向,往下拉,蓝天便出现了。 ![]() 按Ctrl+Shift+Alt+E,合并并独立生成一个新图层,就是换天后的效果。但此时我们发现天空有些透明。 ![]() 新建一个透明图层,Ctrl+Delete填充为白色(确保后景色为白色,若前景色为白色,则是Alt+Delete),并放到背景图层的位置,蓝天就变成实色的了。 ![]() 由于渐变工具拉出来的天空会比较淡,所以我们在ACR里重新调整下蓝天的色彩,可以利用增加对比度、在HSL里提高饱和度+降低亮度+去除薄雾效果等方法,就不一一赘述了。 ![]() 用这种办法换出的效果比较自然,且面对这种地景边缘极其复杂的场景十分有效。 以上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繁琐,但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就会发现,每个步骤其实都是使用的摄影后期中的思路,我们利用亮度蒙版+ACR+橡皮+渐变这些摄影后期比较常见的工具,就完成了看似需要强大PS(尤其是抠图)技术的操作,所以我称它为“符合摄影师思路的换天方法”。 亮度蒙板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东西,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且因为看了我的帖子而第一次认识到了它,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一下这个工具,它是你日后摄影之路上必不可少的神器。 完成这样的一次换天,不算找素材的话,我的操作时间大约是1分半钟左右,相信你也可以。 感谢观看,欢迎交流指正! 1月31日更:高光选区完毕后,利用修改工具扩大1像素,再羽化1-2个像素,可以更精细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