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 10:36| 查看: 31785| 评论: 0|原作者: yzymanayzy|来自: LOXPO
![]() 感谢斯巴克cayin的试听活动,但由于只有10天时间,所以没能试到“充分”的地步。因此不敢写上“评测”两字来下定论,就写写初步的主观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下吧。 外观大家都吐槽过了,什么洗衣机,什么苏菲,我就不再多说了。但做工明显比其他国砖更为精致——全铝机身加上碳纤维背板手感很赞。唯一的美中不足可能就是按键边缘过于锐利,有些咯手。 ![]() 左为返回,右为确认/播放/暂停 体积上算是标准的国砖大小。已经不能像ZX1一样装入衬衫口袋和裤袋,只能容身于大衣和羽绒服了。 ![]() 值得一提的是传说中的碳纤维背板确实很漂亮,从不同角度看上去字会有浮起来的感觉。 ![]() 操作上,看得出设计时非常用心。但仍然过于繁琐和反大众。而且开机后会自动接着上次关机时没听完的那首歌开始播放,这个很受用,不像某些国砖关机再开就不知道上次听到哪了。 ![]() 滚轮直接滚动,可以进入歌曲列表,上下滚动选中歌曲。滚轮键在开屏时播放歌曲界面,按下滚轮为出侧边菜单。上下滚可以调节菜单。 ![]() 相信过了好几天才接受滚轮盲操不是调音量这个现实的一定不是我一个人。 直接切入PO口听感,想必PO口才是最为常用的。毕竟这个体积再上捆绑……最近已经有不少听感出来了。我也拜读了很多达人的作品,但感受始终还是自己主观的,有不同之处,还望轻拍。 ![]() 先说说我的听音取向。我听得东西勉强算杂吧——大量的ACG纯音OST,加上中量古典提琴、钢琴曲,交响,ACG J-pop(女声为主),少量的华语流行和少量的欧美流行。因此我是个声场控,并且对密度和解析力有要求。人声方面,女声不求萌但要甜而亮,男声只要不干即可。 我主要使用的耳塞为换线官方升级线的XBA-Z5。 其他还试过K319, EXK, 音茶乐榉,但一耳朵感觉都没有Z5跟N6互补的那种平衡感,所以听得比较少,且按下不表,待有机会长听再说吧。 参考对比系统为ZX1,PHA3单端(PC作转盘)。高一级的参照为PHA3+官方平衡升级线下的Z5。 拿到机器后,我用一条垃圾耳塞插PO口,连着充电器日夜不停煲了三天三夜。煲后,最大的感受是瞬态变超强,解析是明显提高一个档次!但没有开声那么柔和了…… 下面为正文 ![]() N6的三频在笔者的听感中是中性偏冷,与Z5的暖声线组合后三频相当的均衡—— N6+Z5的低频量相当于ZX1+Z5时ClearBass-3。量适中,在Z5的配合下也可以下潜到不错的深度,但没有PHA3的下潜到胸闷那么夸张。速度不快不慢且十分宽松,N6的低频给感觉就仿佛把一块甜腻的麦芽糖做成了龙须酥。——密度极大的同时,却完全没有丝毫累耳感,并且让中频和高频能够轻松透过。这里的累耳感是相对PHA3单端那种,信息量和密度都大得离谱,但由于低频收得太紧导致你的耳朵来不及消化的感觉。 Unchild专辑中的《A letter》 前奏的鼓加吉他同时重音层次感极强,保持鼓的重音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弦上的空气感,让人印象非常深刻。 中频的乐器部分中规中矩,结像大小适中。但人声部分偏薄,导致人声会过远,尽管Z5人声是醇暖向的,但在这里依然敌不过冷薄向的拉力。好处也显而易见,Z5把萝莉大妈化的趋势被完全抵消甚至还能再年轻化一些!我知道有朋友说N6是暖厚型人声,这真要看跟什么比了,相对ZX1和PHA3这种暖厚人声,N6确实算薄了很多——或者说这种不刻意调厚人声的调音也是种更为HIFI而不刻意迎合贴面党的做法? 于是听《恋爱多一点》时大和抚子的声音更加想让人犯罪了(前提是不想起香菜美丽的微笑)。而《Xscape》MJ的妖娆声音会更加缺乏男声气息。 中高频到高频之间会有点刺,虽然刻意调得收得很快让齿音一闪即逝不那么明显。但也因为能量集中且收得过快,导致小鼓的最高泛音会非常不自然,比如《UC 0096》里几段突然来几下的小鼓敲边就像突然噼呖啪啦柴火着了,非常不自然,在Z5的打磨作用下还算不那么过分,如果这里换成EXK和榉……简直刺死了。而在PHA3和ZX1上都没有这种感觉,所以让人留下了印象。当然好处就是,小提琴的瞬态感非常好,丝丝入扣,结像小而清晰,与其他乐器间的分离感极强,可说弦乐的分离度要高于PHA3单端。 《サン=サーンス:序奏とロンド・カプリチオーソ》中小提琴凌厉的快慢变化和突然拨高音都游刃有余,而不像PHA3单端那样有所犹豫。 但如果仅从人声适应性方面考虑,建议还是使用在此处能量凹陷的耳塞或耳机来互补。 高频到超高频的延伸也同样延续了同样的风格,细节非常丰富,但是音收放得很快,所以虽然频响应该比较高,却柔和不刺耳。非常想不通为什么会听说N6的高频刺激?EVA Hi-res音乐集中的《Waking up in the morning》的镲的擦边,结像小而凝聚,叮得一下点到即止,起到很好的伴奏作用,且回音也能非常迅速的跟上反应,显得空间感很好。而ZX1则是稀啦啦的一大片有些过于抢镜,超高频那衰减迅速的回声会被淹没,但会显得比较有主音在扩散的“空气感”。 ![]() 支持插卡,同时机身还有8G自带内存。 解析力有相当高的档次,在播放24bit 192KHZ的EVA系列OST时,细节与使用了ES9018的PHA3单端不相上下,没听到任何一个细节是对方听不到的。 用《德弗尔扎克的第九交响曲,来自新世界,第三乐章》来感受下声场和动态。 声场(Sound Stage)的位置有点远——由于越往高频的整体结像越小的缘故,听者仿佛坐在第5~8排的地方。而PHA3单端加Z5则是站在指挥的位置。 乐器分布上,有把Z5的扇形声场的两翼前推,收拢成方形的趋势。所以如果耳塞的声场如果是方形的话,可能就收成圆或椭圆了;椭圆倾向的耳塞则会被压缩纵向,比如EXK和榉。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横向足够宽阔,而纵向不足。但在与Z5这个奇葩塞子搭配时,居然成了非常规整的方形分布,纵向乐器的距离清晰可辨一点也不嫌少,虽然没有PHA3单端纵向分得远,但也比ZX1要层次分明得多。但乐器队伍排列的垂直立体感不是很强,有把垂直方向压缩的趋势。 空间感(Sound Space)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所在,由于各种回音的明确到位,使得空间的大小轻松超过PHA3单端的正常音乐厅大小,直逼剧院而去,但离PHA3平衡的教堂感还有差距。 动态气势则是个为数不多的弱点所在。由于整体结像偏小,所以尽管气氛被营造得很恢宏,但还是有种冲击力被压缩的憋屈感,虽然不至于比ZX1差,但明显与其他硬素质不在一个档次。比如此曲的号声缓缓响起再到2:43鼓声的突振之间起伏感远小于PHA3,也完全没有PHA3单端时那种耳膜被气浪鼓动的震撼感,好在堂音的回荡营造出的空间高大氛围让人找回一些身处现场的感觉。 总体上,与很多人的观点不同, 我认为N6的PO口是个对OST和古典器乐有极强适应性的机体。宽松大气,堂音迷人,解析出众是它最大的优势。 对流行的适应,则需要用突出中频厚度的耳塞或便携耳机来进行互补。 而且这家伙的续航没有想像中差,达到了8小时!虽然PHA3平衡端能把Z5推上高潮,但5个小时不到的续航、巨大的捆绑体积、两头都插满线等各种影响携带心情的因素,让我更加愿意带上N6+Z5出门。(PS: 这两东西都是忘记关机都会耗光电的,所以ZX1这个待机怪物我就扔包里当备机了,相当于单反和RX1的关系……) ![]() 很喜欢这个大眼睛的倒影 ![]() 顺便我尝试了一下N6的PO口直推MDR-Z7,尽管在高增益下,只用30%的音量就达到了PHA3单端70%的声压,但结果仍然非常不理想。最大的感受就是声场畸形,仿佛振膜只有上半部分在动,声音就像是从头顶正上方的一张纸上发出来似的,各种乐器在纸上乱飘。而空间感则像是头上顶了一个铁桶。但好在,Z7的低频收得很好,高频非常通透。 而通过LO口输出到PHA3模拟放大后,声场正常了不少。但由于PHA3单端本身也不能推出Z7的完整声场(平衡又不能用于模拟放大),所以表现也不突出,但至少有了N6正常的宽松感。所以PO口标称的220mw推力尽管声压足够,但离能推好大耳还是有相当距离的,终于理解为什么有人会捆绑一个C5来拖大耳了。 ![]() 从左到右依次为,电源键、同轴输出、PO口、LO口。 最后再补几个使用上的小问题。应该有不少人都发现了,我就总结出来一下吧。希望厂方看到后能尽快修正。 在播放歌曲界面的按下滚轮的菜单有个BUG,小概率会一直卡在H/Ldb的那个图标上,不管怎么滚都不会切换上/下一个图标,但乱滚后按下滚轮却确实会看到有效果,比如单曲循环在右上角的标志在切换…… 播放时按下一曲或自然切换时,常常会卡上几秒。有时开机后自动开始播放的那一曲播放完毕后会自动停止播放。再按播放键会回到第一首。 DSD播放过于毛刺。所以此次评测没有加入相关内容。我这台机器的LO口输出放大后有很强的电流声,相信应该是个例的品控问题。(我还以为PHA3坏了,又多试了几个设备才确认PHA3没有坏) 底噪问题,Z5任何时间都完全听不见,哈哈各种意义上的绝佳搭配。但是插上榉,那就是悲剧。 听说不久就有修正不少BUG的固件会发布了,最重要的就是DSD的改善。可以预见过几个版本,用户的体验会上升不少。 这次试听完后,才去看了一下价格。3799!!绝对意外的良心价。听的时候,我还在想,如今的HIFI圈,这种声音水平不定个6K往上的价格都不好意思出门跟人打招呼吧,要是定价在4.5K以内就是超值且值得入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