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虽然我不会拍照,但我摸过的东西还是不少的,所以该喷还是要喷的(包括对文中提到的其他品牌)。各位客观请各取所需,领会精神。有一些个人喜好的因素 你不摸到机器 ,光看别人的键盘,是体会不到的。 文中所有图片都是直接上传,随缘压缩,没有加锐化。
在看到EM53的参数之时,我不禁按捺不住自己期待的心情——真的是如我所愿,把EM12的性能塞进了EM5的壳子里,这不就是我想象中的目标吗! 然后当EM53的实际销售价格出来之时,我又不禁疑问:如果它只在极个别方面优于EM12,其他性能有所阉割,那么现在的售价能对得起它的出厂定位吗?作为普通家用用户(与松下GX系列相匹配的用户群体),EM53和EM12会如何选择呢? 但当我真正摸到EM53的那一刻,浓浓的塑料感实在是令我连拍开箱照都兴趣缺缺(其实主要原因是因为家里台灯太烂 光照太难受了)。第二天拿回来银色20饼挂在机器上,才又提起兴致拍了几张。 直接上图了,手机党小心流量爆炸哦。赶快找个附近的宾馆饭店蹭一下wifi~
咦,收到了一个B站会员购的包裹 哇!是奥林巴斯最新机器E-M5 MarkIII!(大雾) 标配全套+左侧赠送玻璃膜和电池 生产早的是商家送的,生产晚的是标配,我怀疑商家拿我清库存!
EM5系列的外观设计我还是很喜欢的。毕竟在我眼中,PENF=丑,主要是PENF正面那几个圆形元素布置的太过分,顶部虽然磨平了但是各种波轮也太密集太复杂。可能PENF上手会非常精致,但图片效果令我不满意吧。说到类似的所谓复古外观,腹肌XT系列就很有质感,但其整体的形状、比例总是特别奇怪,甭管带0的还是不带0的。XPRO就更不行了,我觉得XPRO那么大的机器标配23 f2这样细长形状的镜头真的是非常丑陋!而EM53则是官图无限好,上手大塑料。有的人会问 是不是没有很明显,我这里负责任地说,非常明显!初见相机的一瞬间就看出来是纯塑料了,注意是看出来,不是摸出来! 你以为手柄蒙皮是皮子? 不是的,是硬塑料。 你以为上面银色部分也是硬塑料? 不是的,是软塑料。(啊不,这句是调侃,怎么可能软塑料) 用手指接触一下表面材质,或者刮一下表面听其声音,都会让期望过高的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当然,正式因为用料的改变,使其得以缩减了51克的重量,不要忘了这是在性能猛烈提升的情况下。你们尽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接近于EM12的性能(只是阉割了部分上限)装到这样小巧轻量的机身中,是怎么样一种体验?当你需要一款便携且性能强大的机器,而不是向松下越来越弟弟的GX系列妥协,像各种看起来很便携实际上从操作感到性能都无法令人爽快使用的GM EPL低头的话,EM53就是绝佳的选择。当然,有些人不打算想象,他们更喜欢看我喷产品吧。
虽然为EM53开脱了一下,但如果要谈机身质感、触感、手感,抱歉该喷还是要喷的。
记录一下第一次开机~ 手上唯一银色镜头:松下20饼
握持手感 基本可以说比GX85这种扁平化握柄要好的多。并且由于重量轻,虽然机身小但小拇指也可以自然安放(甚至小拇指不握在机身上也不会觉得难受),不会像索尼全幅一样只能翘起兰花指,整体的握持舒适度比a7R3还要好。 如果挂大镜头,还是比较头重屁股轻的。由于没有大握柄,当镜头(甚至包括闪光灯)重量上来的时候,右手单手握持对于手指力量有一定要求。但显然EM53根本不应该去挂一些大炮啊,什么转接单反头啊 等类似的的操作。
快门和按钮手感 由于机身小,所以机身上的实体按钮也只能做小一点来适配。由此一来,导致全身几乎所有按钮 手感都很差!如果是用惯了高端相机的玩家,肯定会觉得这个EM53根本就是一个塑料玩具。 甚至快门按钮也让人一时无法接受。十分大力,键程又短,且无明显段落感,刚摸上去我都不知道有没有半按快门,怎么就突然对焦,怎么就突然拍摄了?可能因为EM5系列不是速度机,没有给配置那种轻快、灵敏且明确的快门。如果说EM12是机械键盘的红轴,那么EM53就是黑轴,这个比喻我觉得非常明确形象了。 EM53实在是娇小,所以按钮也小小的,手感欠佳
操作感 顶部操作区的布局一改EM52的模式,基本上把EM12的布局拿过来了,只是按钮数量不同。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更愿意说EM53是EM12换壳版,而非EM52后代的原因。 另外,我个人认为摇杆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东西。有的摄友喜欢触摸对焦,而我比较传统 对焦时大部分喜欢中央一点,需要改对焦点的时候才去选择。触摸对焦不敢开,一方面经常误触,对于习惯了中央对焦的人可能会找不到北;另一方面强迫症使我在用完了对焦点之后必须回归中央,歪一点都不能活。全屏对焦是不敢用的,奥巴的对焦什么尿性你们也清楚。在这里写一点个人的观点,索尼的摇杆真的是无比好用。在当前为AFC的时候,按下摇杆直接就是中央单次AFS;在当前AFS的时候,按下摇杆直接让对焦点回到中央。类似的一些操作逻辑,可以说是完全符合我个人的习惯。只可惜EM53太小了,根本没地方放摇杆。如果做一个腹肌XT3那样的小豆豆,手感又实在欠佳。这也是无法取,只能舍的一个梦想了。 EM12左侧开关上的那两个按钮,是操作方面的一大优势。每个按钮分别可以操作两个选项,两个按钮就是四个。测光模式、对焦模式、包围曝光、连拍/定时模式直接就用这两个按钮可以进入,不需要从超级菜单选择。 EM53虽然把这个外观搬了过来,但是按钮功能进行了极度的阉割!——只有上方按钮拥有连拍模式的功能,这个按钮下无法支持两个功能设定,同时下半按钮默认是显示屏功能(忘了叫什么名字),自定义也无法配置成如上需要的几个功能。我再三纠结,把那个显示屏按钮改成了对焦范围切位默认的功能。对,说到这里,EM53实际上阉割了相当多的实体按键,留在外面的只有几个默认功能要么重复,要么用处不大的按钮。如要全部自定义改变功能,也比不过EM12的按钮数量,改完了又对应不上其按钮原本的名字,也是比较蛋疼。 基本上可以说,EM12上好用的 能够流畅操作的设计,EM53全都给精准阉割掉了! 但EM53上偷偷进行了一个不起眼但非常实用的改动:模式转盘上悄悄增加了B档位。B档位中一共有3个模式,分别是 BLUB,livetime和livecomp,其实也就是B门、T门和奥巴独特的livecomp功能。EM5作为家用系列,不必像EM12一样注重速度和操作,反而是将这种“创意摄影”功能单独拿了出来,不用再像以往 需要在S档转啊转啊转啊转,转到最慢的快门 才是B档了。
防抖VS EM12 手持感受基本无异。手上没有奥巴的双防抖镜头,不知道双防抖是否有区别。 EM53比EM12窄几毫米,约2~3mm。不要被镜头体积误导视觉。
录像性能 从参数上看,与EM12完全一样。53有没有log我不知道,不录像没有深究。额外增加了一个1080 120p升格录像,可以生成0.5倍慢动作的60帧视频。但实际夜景拍摄出来放到电脑上看有点鬼畜,有点跳帧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晚上拍摄快门设定不好的原因,还是又该买电脑了。 另外,120帧录像期间,是不能自动对焦的。 普通的4k30和1080 60录像,自动AFC过渡非常平稳且合焦准确。 这时候就可以批评奥巴的菜单和UI了。奥巴的普通录像参数,尺寸、画质(码率)、帧率可以排列组合,但留给你的预设档位只有那么固定的4个,不好意思,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你不需要某个设定(例如低清720P),只能把它改成其他需要的放着,无法删除一个位置。除了4个普通录像档位之外,还有一个专门为C4K提供的档位和专门为120帧升格提供的档位。C4K分辨率只能在C4K档位上选择出来,但同时这个档位也可以设置成其他设定(包括一些60帧录像24帧输出的慢动作);同理120帧慢动作只能在120帧升格档位上设置到。EM12没有升格,因此只有4+1个档位,要想拍C4K,则这个档位就不能选择慢动作;要是配置了慢动作,就别想拍C4K,否则需要现场修改设定。 (追焦方面,不管拍照还是录像,我都没有需求,因此也没有测试,没有体会。)
细节画质 我懒得(没有能力)像评测机构一样布一个景,然后去拍摄各个感光度各个光圈去测试画质。我只觉得这个东西既然跟EM12是相同配置,那应该画质也没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要么是小体积机身导致的散热障碍,要么是奥巴软件阉割(也就应了我标题所说)。 只能说EM12的6400单张小图我是能接受的,甚至放100%在焦内也是可以看到细节的。堆栈合并我一直都是自动上限6400来操作,在良好的稳定条件下,6400的合并结果清晰无比。EM53理论上是同理的。
EM5系列配奥巴75的大眼睛真的是非常好看。但由于我的75是黑色的,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骚气 这个角度看远不及EM12的那种厚重 接下来才要说有用的了:一些EM53的实用玩法,我个人比较常用的几个 1.自从接触了堆栈、kandao raw+、超高速连拍这几个功能之后,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M43机器高感不行,虽然防抖可以抵消安全快门的障碍,但对于帕金森用户来说防抖成功率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任何场景都固定ISO200,可能也出不了片。而M43相机的超强防抖,则方便我们直接使用超强防抖+超高速连拍,一瞬间拍出十几张甚至几十张固定场景的高感照片,然后使用多张照片合并后,不仅仅是消除高感噪点(仅限焦内画面),而且原本在高感中根本看不清模样的内容,也可以变得无比清晰锐利,甚至比ISO200还清楚——因为ISO200也是有噪点的,毕竟M43嘛~而EM12或EM53的6400高感下,虽然单张出图画面一坨翔,但是其中还是含有正确的画面信息,十几张平均下来,反而可以降低随机噪声,获得更真实的像素。 相机群里的同学们钟爱PS堆栈,而我比较笨又比较懒,只会用kandao raw+。这里需要吹一下kandao raw+,它能自动过滤画面中移动的部分,如果有移动的内容则不进行合并,不会导致合成结果模糊(并不是绝对的,图像识别也是有一定bug的)。这在官方宣传中也是提到的。不过kandao raw+调用adobe的DNG Converter,需要更新这个才能支持EM53的raw文件。 EM12最高的连拍速度是电子快门每秒60张,缓存大概够48张R+J的量。松下G9貌似也是60张,但我没有摸到过G9就不介绍了。EM53把这个性能阉割了非常多,标称是30张每秒的连拍速度,但机身缓存只能装17张R+J。不过呢,kandao raw+一张图只能支持16张文件合并,当时用EM12的时候,找到一个能稳定的姿势 就一梭子按下去,出来48张我回家还要分3组合并成3张,如果心情好的话再将这3张合并成1张来生成一个图像,虽然出图很爽但操作问价和等待处理都特别费劲。不过合成结果真的是强悍,给大家看看我拿到相机后第一次夜景拍摄吧~使用DG15 1.7和75 1.8两颗镜头。PS:合并后顺手把原图全都删了,没有高感原图的对比。不过M43的6400啥样,大家心里也有数,给喷子留一点漏洞方便他们见缝插针吧。 f4.0 1/60 ISO6400 kandao Raw+合成 f4.0 1/60 ISO50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160 ISO25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125 ISO64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160 ISO32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160 ISO40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160 ISO64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80 ISO6400 kandao Raw+合成 f2.8 1/80 ISO6400 kandao Raw+合成 2.景深合成 该功能在包围曝光里开启,包围曝光里的焦点包围(Focus BKT)。只有部分奥巴镜头才能支持机内合成,其他镜头只能拍摄多张,这点需要注意。另外如果是开启机内合成,是固定拍摄8张,焦距步长是要手动设定的,只能凭经验以及拍摄测试。 我使用景深合成经验不多,目前只知道 这个测试样片是使用默认的 对焦步进为5的设定,步长过大,直接移动到了背景上,甚至略有一点超过后面的白墙。然后由于后面几张主体完全虚化了,在合成结果中有一定bug。 另外需要注意合成结果有一定视角损失。 景深合成能否手持,就没测试过了,没有这么蛋疼的需求。 景深合成,单张 景深合成,合成结果 景深合成,单张 景深合成,合成结果。注意这是焦距步长选择过大的反面教材。
3.超解像 不多说了,我作为一个经常拍静物的同时还有数毛这个毛病的选手,非常依赖。虽然用的不多,但每次拍完都要放大到100%感叹一下,M43真好玩,M43真牛逼。记得手动设定ISO哦。 ——不过实话讲,奥巴的8张抖像素合并8000万的图片质量,远不如索尼的不增加像素抖4张。a7R3和a7R4的抖像素我都用过,在不增加像素的情况下,合并结果与单张原图拥有天壤之别,惊为天人。用M43的时候很难有这种体会,除非缩图缩回去 相同放大去对比。a7R4随后也增加了16张抖像素,达到2亿像素的操作,放大到100%后也远不如 不增加像素的那么清晰那么震撼。 超解像,raw解8000万像素(论坛缩图) 超解像,jpg直出5000万像素(论坛缩图) 超解像,raw解8000万像素(论坛缩图) 超解像,jpg直出5000万像素(论坛缩图) 貌似没有太多其他要说的了,像机内滤镜啊、livecomp啊、录像等功能,我本人就很少用到,不适合写在文章里。 那就继续贴图吧!! 也没什么大片拿上来,只能在最后贴几张妹子了。
原厂FL900R闪光灯,对于EM5来说太大了……
甚至担心这个瘦弱的热靴
PS:其实这篇文在2019-12-18就写完了,只欠妹子。
PS2:我还是喜欢松下的操控逻辑。奥巴的菜单虽然也会用,但是实话讲真的连索尼都不如。但松下除了录像机之外,最牛的机器只有一个G9,太大太大太大了……GX系列越来越弟弟,远不如EM53好用了。
最后感谢各位看官欣赏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