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APP 乐享派微信公众号

乐享派

乐享派 门户 文章列表 爱体验 本站评测 查看内容

「迷走反射 . 评机」桌面HiFi“西装” 拓品 D50III & A50 III

2024-5-22 15:11| 发布者: 小乌尔夫| 查看: 17470| 评论: 0|原作者: 迷走反射|来自: 乐享派loxpo

说起来,拓品也是个比较容易“招黑”的品牌,“科Hi”就是个“毁誉参半”的“title”,厂商倒是很会接梗,做了“自欺欺人尺”、“药丸键帽”和“药丸鼠标垫”等周边,自黑了一把。

image001.jpg
但是作为HiFi品牌,最终还是需要用产品和声音说话的,能在“黑子嘴下”活过几年的,多少还是有点真本事和硬本领。

点评在前:

拓品 D50III & A50 III是一套很有声价比的桌面HiFi西装前端,无论是功能、声音素质都是同价位拔尖的存在;

调音也有改进,更普世一些,流行和古典曲目的适配性都还不错;

内置PEQ,十段精确调节,可以对声音曲线进行补偿和优化,不过需要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image002.jpg
外观与功能:

拓品 D50III & A50 III的外壳都是铝合金材质,CNC工艺,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有黑色和银色可选,外观方方正正,小巧精致,颜值颇高,“叠叠乐”和“排排坐”使用都不错。

image003.jpg
至于为什么采用分体式设计,原因简单,除了D50III 和 A50 III工作电压不一样外,小型一体机的数模电路分离比较难做,对电路的设计和屏蔽需求更高,独立外壳反而更简单,效果也会更好。

image004.jpg
而且D50III还有前级模式,可以单独使用,直连有源音箱,避免重复投资。

image005.jpg
D50III采用的是双ES9039Q2M解码芯片,全平衡设计,最高支持DSD512和PCM768kHz的音频规格,其信噪比、动态范围和低失真性能都非常棒,远超上代产品。

image006.jpg
拓品在电路设计上是既要又要,既要榨出芯片最强性能的同时,又要兼顾小体积的特性,所以别看D50III这么小一点,但是输出参数相当“恐怖”,一如既往的“跑分王”。

如下:

THD+N (5V A-wt)<0.00006%

SNR132dB

DNR132dB

NoiseD50<1.3uVrms

image007.jpg
输入方面:D50III支持蓝牙、USB、同轴和光纤输入,其中蓝牙采用的是高通QCC5125芯片,蓝牙5.1标准,支持LDAC/aptX-Adaptive/aptXHD/AAC/SBC等音频编码。

也就是说,D50III可以蓝牙或者USB连接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也能通过光纤或者同轴连接传统转盘和电视机等设备,玩法是多种多样的。

image008.jpg
输出上,D50III最大的特色就是“真平衡输出”,拓品非常少见的加入了只在专业音频领域才有的TRS平衡输出口,这样能保障输出也是平衡信号,不会被RCA单端口进行二次合并,所以D50III的性能指标才会如此恐怖。

image009.jpg
D50III支持常见且通用的TRS4V和RCA2V输出,还增加了TRS5V和RCA2.5V输出,其性能会更强。

image010.jpg
A50 III是一台失真极低的耳放,采用拓品独家的NFCA电路设计,有高中低三档增益选择,能搞定高阻抗大耳机,亦能适配低阻抗高灵敏度的入耳耳机,是一台对各种耳机适配性都非常好的前端。

实际试听中,测试了灵敏度比较高的平板、动铁和静电单元的耳机, A50 III的失真和噪声都极小,在不可闻的状态。

image011.jpg
A50 III的参数也是同体积同价位中惊人的存在,搭配32欧姆阻抗的耳机时,平衡口最大输出功率能达到3500mW+3500mW,并且THD失真小于0.1%,而在800mW+800mW时,THD失真则能小于0.00005%。

更详细的参数,可以参考官网,复杂且详尽,主打一个科学HiFi。

输入上,A50 III除了常见的RCA外,也有TRS输入,和D50 III搭配使用,解码到耳放部分都是左右声道单独处理模式,所以性能指标更强。机身上还有输入切换开关,方便用户切换对比,不用经常拔插线材。

输出上是6.35mm单端耳机孔和4.4mm平衡耳机孔,搭配转换头,基本上涵盖了当下常见的耳机。

主观听感:

因为是官方“西装”搭配,所以主观听感还是以两者搭配起来使用为主。

image012.jpg
首先,D50III & A50 III是一套声学素质相当高的桌面HiFi前端系统,绝对解析力相当高,细节还原能力惊人,编曲最复杂的古典交响乐也能拿捏,强奏时,不同声部的声线都能明显分离开,细微穿插辅助的声线也不会被压制,并且细节还原还非常好。

全平衡模式下,D50III & A50 III的声场开阔度适中,并没有像一般平衡口的器材强行拉宽声场,造成人声拉远、拉薄、拉后的问题,对流行曲风的适配性更好,而且整个声场是一个比较规整的圆形,器乐的分布也比较合理,定位感和距离感都比较明显。

能量分布上,D50III & A50 III依旧是比较均衡的,但相比之前的拓品产品要略微突出中频和人声部分,并且齿音依旧没有打磨痕迹,主打一个“忠于原味”。就个人喜好而言,这套组合的人声部分我可以给7.5分(满分10分),忠于原味展现歌手唱功细节与瑕疵是好于一味加“糖”的。

image013.jpg
默认模式下的D50III & A50 III已经能适配绝大多数古典乐和流行乐了,但依旧无法满足一些挑剔的玩家,那么PEQ这个提升声价比的神器就要使用起来了。

方法其实很简单,官网下载《TOPPING Tune》这个软件,通过调整曲线参数,再写入到D50III机器中即可,连接其他前端的时候也会调用。

当然,有些朋友看到EQ就头大,《TOPPING Tune》是可以加载曲线文件的,去找一些现成的曲线文件试试也不错,例如哈曼曲线等。

image014.jpg
个人再提供点思路,哪里不够加强哪里,加2-5dB试听下,不知道频率与人声/乐器的对应关系也没问题,搜索下“音频频率分类图表”即可。

所以,D50III & A50 III可以更改下定语了,它们是一套声音素质相当高,调音上限也相当高的“准专业桌面HiFi前端系统”。

image015.jpg
小结:

虽然拓品的“科Hi”调音一直有“争议”,但在我的一些老烧朋友中,拓品的产品依旧有很多的拥趸,这是因为它们有极好的声学底子,而调音部分可以自己亲力亲为,调好后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好比玩摄影一样,大师最终还是要用RAW格式自己调色的。

而这次的D50III & A50 III不光素质上有所突破,在调音上也做到了一定的普世,再加上相对易用的PEQ功能,整体声价比和性价比更高了,相比一些大体积台式设备也不遑多让。

image016.jpg

image017.jpg

image018.jpg

image019.jpg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分享页面
我要投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