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目录: Nuforce Hem1—— 2017年单动铁新秀中的佼佼者 阿思翠AM90mic——可能是地球上最便宜的娄氏动铁耳机? qdc1LE——扒一扒首条国产天价单动铁 qdc海王星——偶像派,也是实力派,千元价位的BUG级产品 索尼XBA-100——据说是大法的黑历史产品? 罗技UE600——早期单铁中为数不多音色很“正”的良品 杰士X10i——我真的不是动圈,也不是精虫上脑 BA EP1——来自中国的世界最小单动铁 安桥IE-C1——5K+的公/私模单动铁,智商税? 创新IE2——一条没什么毛病也没什么个性的塞子 水月雨nocturne——一条清纯不做作的29689 上部分链接:http://www.loxpo.com/thread-16036-1-1.html Nuforce Hem1—— 单动铁新秀中的佼佼者 今天是2017年11月14日,继续开更我的单动铁合集系列。距离我第一次听到Nuforce Hem1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了,也是打算等它的风头过去再冷静地评价一下这款塞子。Nuforce从百度来的介绍来看是一个美国的Hi-End品牌,不过口碑和销量都平平,之前是以DAC产品为主,今年上半年则一口气推出了好几款动铁塞子来,其中多单元的塞子可以说是毫无存在感,不管是国内代理商的推广方向还是口碑上来说,而Hem1算是这个系列的宠儿了。 (展会上的Nuforce耳塞产品) 说实话我对Hem1的第一感觉并不好,首先是那浓浓的既视感,外观像舒尔,配件收纳包什么的像威士顿,而且导管口径也同样是细长型的,但横向对比这两家的东西,Hem1在一些细节上和他们互有胜负。首先是线材的接口上,当看到那圆柱形的连接处时,我还以为是mmxc接口,而费了老大劲拔下来后才发现是0.78的,类似于UE、qdc那样的母座式,在插针处有包裹,mmxc接口的天然隐患不说了,西石在更换工厂前那稀烂的做工,总归都是不让人放心的,Hem1在做工的扎实程度上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非常优秀。铜镀银的线编制细密,手感柔软,弯插居然还是分段式的塑料+带LOGO的金属组合,保证了强度和美观性,在通勤塞所需要的线材特性里我给满分,只是用久了颜色会稍稍发绿。另一点优势就是它的颜值真的非常高,大家看图片也看出来了。 而与舒尔、威士顿互有胜负的“负”,在于佩戴,在单动铁的绕耳式塞子中,Hem1的体积可以说相当肥硕了,相比舒尔的饱满贴合,威士顿体积上的控制,更别说现在部分新兴的多单元塞子会在贴近耳廓的地方做一个凹痕来做到几乎全面的贴合(灰鸟、it03等),而Hem1的佩戴主要是输在了接触耳廓的地方不能完全贴合住。虽然目前大家都觉得它的佩戴还是不错的,但这其实还是讨了佩戴方式的巧,谁让你长的像舒尔和西石呢,横向比下来还是有一定差距,而且耳廓处的贴合能力直接决定了隔音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怕是戴上C套,隔音也要比舒尔差了一大截。当然了,谈佩戴舒适度的话,HEM1还是可以给个接近满分的数值。 该吐槽的也吐槽了,声音部分则是我要重点夸一下的部分了。首先是这货非常好推,手机就能出好声,娄氏的全频动铁也是是有力的素质保证。虽然不是太赞同杨杰大胸弟说的它属于圈味儿的说法,不过这个塞子的中频几乎可以说是我目前在单铁里最满意的了,密度高,音色中正而微暖,结像清晰而偏厚,人声上更偏向男声一些,有些许颗粒感的修饰,虽然味道没有UM1那么浓郁,不过在听感和素质上达到了非常高度的结合,听个张学友、陈奕迅啥的绝对是爽歪歪了,女声也不至于闷而硬,除了特别空灵的、特别萌系的不说七七八八,也至少能演绎个五五六六了,哦对了这货听5566的歌也很带感(还有人记得这个组合吗2333)。 低频的量感和质量明显比另外的I5C、猎户座、UM1啥的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不必参与菜鸡互啄的队伍中来。整体的量感虽然还算凑合,但不硬不垮,下潜浅尝辄止,略偏速度点,不过横向对比单动铁大家族,live现场中真实的鼓声总算是有那么一丢丢还原度了!整体的低频的底子铺得还不错,我对于它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满意了,毕竟中频相对抢眼的情况下,无过即是功,更何况表现还超出了预期。 高频上的处理也比较讨巧,延伸不错,亮度不高,结像柔和,泛音较少,明显的流行向处理办法,合乎情理,而因为优秀的横向声场和分离度,在高频不抢眼、不锐利的前提下营造起了非常不错的通透感。 Hem1综合表现上非常符合通勤塞的属性,我个人觉得它如果再带个线控就接近完美了,不过可能跟我自己的偏好有关,老实讲几百元的塞子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折腾的必要,本身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程度,用户基本也是手机直推为主,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麦克风行不行?899的价格到现在一直很坚挺,也是单动铁里个人觉得极具性价比的选择,非常适合盲狙。 当前价格:全新900左右 优点:做工优秀,完整而健康的三频,素质高,中频有味道 缺点:除隔音一般外,没有明显短板 推荐指数:4.5星 性价比:4星 阿思翠AM90mic——可能是地球上最便宜的楼氏动铁耳机? 首先来闲聊一波。 说到娄氏、动铁两个关键词,就不得不提之前的两件事,一是某阿思翠的死对头品牌老板就混用单元一事开撕了魅族,楼氏二字以后不光是在音频界,整个数码界甚至都人尽皆知了,不过人家实力确实摆在这,没毛病。另一个某众筹近千万,登录央视财经频道,走上人生巅峰,但觉得耳机价格应该按物料成本来卖的的耳机测评大师/调音大师——脑放君,按照他的说法,单元133一个,那么阿思翠这个卖198,绝对的业界良心啊,而且还是亏本卖啊你说是不是!(然而脑放大师知道一个耳机至少需要2个单元吗,我很怀疑) 相信大家看到我这段的标题也知道了,AM90mic算是一个把性价比接近做到了极致的型号,相比后来在价格方面几乎让阿思翠赔了钱的,采用了与小4同款ED29689单元的AX30、35来说,我反倒是更喜欢AM90mic,定位更明确,在其位某其政,手机用户的绝佳选择。不过阿思翠不管是做低端纯铁也好,圈铁也好,出发点其实都是把一些长期被神话了的音频概念拉下神坛,最终受益的是用户。 首先不谈单元是娄氏楼氏还是倍声,从外观、工艺上来说,AM90mic属于颜值与体验俱佳的。许多人都把阿思翠戏称为音频界的五金店,金属的工艺已经玩到一定境界了。AM90mic的外壳为CNC切割而成,阳极工艺上色,有细腻的喷砂质感,同时重量也非常轻,佩戴舒适,前端出音口部分的亮面与不反光的磨砂又奇特的视觉呼应感。线材乍一看还以为是糖果给拧起来的,色彩丰富,能清晰看到股数,且外层有透明包裹,易于收纳,不过永久了还是会稍有发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货是带了麦的,实测通话质量还不错,有一定的防风噪的效果,只有一个暂停/接听键,不可调音量。对我来说美中不足的是线材是直插型,还好尾部有比较长的塑胶包裹层,虽然远不如弯插安全,也算是个心理安慰了。然而有一点值得吐槽的就是这听诊器效应了,虽然不是严重到不能忍,可确实是忽略不掉,而且阿思翠后续的产品中也基本都一直存在这个问题,需要重视一下。 老实讲我是很少花功夫去讲一个低端耳机的外观和工艺的,只是阿思翠在这方面做的真的相当出类拔萃,这里只是2012年就上市了的AM90mic而已,换做AM700/800的工艺,我能再吹个十万字,没错我就是这么枪。 声音上,我也很难把一个百元塞吹出花儿来,对于AM90mic针对的用户群体来说,它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新手们体验一下动铁的音色,若能发挥出动铁的优势来,相比同价位的动圈还是有相当震撼的听感体验的。AM90mic优势最明显的就是那温润甜美的人声体验了,而且特么的中频居然好像有结像,这你敢信?要知道阿思翠全系列在结像这方面都是会被吐槽的……中频的声音基本做到了男女通吃,女声更好听点,属于温厚而具备了甜美的,这点还比较少见,因为往往偏女声的塞子要么太薄要么音染太重。AM90mic属于保持了正常的结像体积的前提下,刚好就甜了那么一丝丝的程度,有些挠痒痒的意思,说抓耳也谈不上,但舒服是真舒服,人声颇有一种动铁版AM800的意思,不过其实细节表现上倒是没有比AM800好多少,主要还是听个音色。这塞子谈高低频、声场啥的也没意思了,低频轻飘飘,高频音色不暗,延伸尚可,所以对于一款售价198元的娄氏动铁耳塞来说,AM90mic没有带给你秒超平的素质,而是基本上能告诉你动铁的音色,这样的音色不是干冷硬的,而是依然能迎合普通用户的,比该价位动圈相对清晰而干净的声音。 是不是有点意外……我居然没有揪着AM90mic的声音夸夸其谈,这其实就是事实,当年同价位的竞品VSD1、马克兔啥的,在我眼里根本就离秒超平不沾边,能做到比该价位稍好的素质,和讨好耳朵的听感,不是一家HIFI厂家应该做的事吗?至于用什么材料,管你是动铁还是静铁,用户其实还是看声音是否值回票价,这款AM90mic抛开声音,是一款颇具设计感的随身通讯塞,而上声音则能让人初步领会到动铁的正常音色,告诉大家哪怕低端动铁也并不是干冷硬的,就够了。 当前价格:全新198 优点:外观精美,甜美暖声,动铁人声优势充分发挥 缺点:硬素质上并不能胜过同价位动圈竞品 推荐指数:4星 性价比:5星 qdc1LE——扒一扒首条国产天价单动铁 qdc海王星——颜值炸裂的代表性千元良品 (2条因为都曾经单独发过帖,就准备放一起再闲聊几句) qdc的崛起速度,让人不得不承认它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品牌,在专业舞台、明星演出中的病毒式扩散,和HIFI圈中的传播深度,算是活生生在本来蛋糕就不大的市场里挖去了一大块。qdc1le为一周年纪念限量版,只有888条,我手里这条是乐享派2016征文里获奖得到的,编号为803,上市距今也已经很久了,风头早就过去,可它放到现在也依然是单动铁里极具特色的存在。对了,它还有个雅号,叫“小金豆”。 既然是纪念+限量版本,包装配件什么的肯定是很下功夫的,从这个亮骚的外观和收纳盒就可以知道,整体走土豪金路线,包装图我就不放了,体积硕大。这个收纳盒我是要吐槽一下的,虽然很多人在看完我当时发的开箱后都说很喜欢这个收纳盒,觉得逼格贼高,但这货其实就像森海IE80自带的那个玩意儿一样,绕来绕去绕半天,而且因为插头很长,几乎占了整个收纳槽的位置,所以收纳的成功率真的是低到令人发指(需要绕完后正好把插头卡在那个位置),加上极高的重量,根本不可能作为随身收纳盒使用,除了开箱好看以外对我来说毫无用处。不过塞子腔体本身因为是磨砂外壳材质,加上腔体很小,所以平时随身使用的时候一般不用担心磨损,至少在冬天的话揉起来放口袋里可以完全不用担心,在耐用性方面还是非常靠谱的。 小金豆的佩戴其实也是一言难尽的,说不出个是好是坏来。原本以为是绕耳式佩戴,结果发现是更适合直插式的,而一般情况下偏转导管的设计,导管插入耳道时的角度应该是向外拐的,而小金豆则是向内拐,让耳塞像是“贴”在耳廓上插入,因为体积很轻,腔体极小,小到连插头都比它大不少,佩戴起来轻如无物,劣势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隔音性能了。 我不管在任何场合,基本上都没有给出1le的声音太高的评价,但也不会否认它的声音素质,但对于声音素质的界定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有些人会直接把三频的完整性作为衡量标准,有的人只注重解析、密度、声场等可控性的东西。小金豆的声音素质在解析、声场、声音密度上其实在全篇的其他塞子面前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且作为单动铁,也拥有非常充沛的低频量感。但我对它喜欢不起来的原因与达音科I5C接近,那就是音色让人觉得略显怪,不够疏松自然,因为往往单动铁很难做到高素质与宽松耐听兼备,但小金豆则是像在调音的时候,在高素质的基础上往宽松方向跨了半脚——然后中途被人踩掉了鞋子。 主要是体现在三频的结像虽然没有做的太线条化,还是有一些体积和厚度的,却显得非常束手束脚,残响、泛音十分不自然,就像歌手被扼住了喉咙一样,尤其是低频在很重、很猛、且结像体积做的很舒服的前提下,却对残响、弹性、下潜的拿捏差了不止一口气,在部分前端下,乍一听是显闷的,但闷的同时却没有烘托出应有的气势,那层“音浪”铺开来以后的水花就像半空中蒸发掉了一样。我个人感觉qdc在对这款塞子调音的时候有些太过于追求三频的高度完整性,却疏忽了音色上的舒适感。 但它也依然是有可取之处的,比如欧美流行、摇滚,算是仅次于SE315的存在了,音色上基本能男女通吃,略有些咸湿(据说在广东话里这是骂人的词)感,适合略厚重的声线,高频亮度正常,素质是该价位较为优异的水准,但毛病也依然是之前说的,混响、泛音不够自然,每听一段时间后,都会让我觉得略显困乏,没有韵味。 写到这里感觉都快成了黑文了,我也自我检讨一下,以上的听感虽然是实事求是,但也没有换过至少5种前端仔细去搭配过,只是我个人得出的主观结论,说的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指正,但我对小金豆的好感确实也是到此为止了。尽管我非常欣赏qdc这个品牌,但个人认为qdc1le作为一个上市售价高达1888元的产品,综合外观、佩戴、声音来说,并且抛去qdc的粉丝、周年、限量光环的话,是属于qdc全系列产品线中#最不值得购买#的产品。 当前价格:全新1680 优点:高大上的包装配件与工艺,三频素质优秀,声音热情 缺点:音色略显奇怪,佩戴奇葩,收纳盒反人类 推荐指数:1.5星 性价比:2.5星 qdc海王星——偶像派,也是实力派,千元价位的BUG级产品 因为qdc的两款单动铁都太过风格鲜明了,且不属于同系列,加上对这个牌子本身的好感,qdc是本篇中唯一一个被我选了两款产品放进来的品牌。不知道黄鹏老师看完1le的评测后会不会给我寄刀片,总之看完海王星以后肯定会给我加鸡腿的! 眼熟我名字的朋友们或许知道,我在耳机与杂谈中发表过海王星的评测,标题为“如果你们买得到的话,这是一条好塞子……”我自认为这篇文章的靠谱程度非常高,黄老师甚至说我把海王星的调音思路几乎是复述了一遍,所以想看声音的详细测评的可以移步耳机与杂谈公众号翻看往期文章。直到现在我依然还不清楚我的第二篇海王星评测会写点什么,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可能废话会比较多一些。 我相信qdc自己明白,1le是有种种不足的,但是我开头也说了,单动铁这个东西非常能体现一个厂家的技术水准和调音理念,所以曾打造过双子座、qdc8这种顶级明星级随身设备的品牌,会甘心吗?那必须不能啊。所以我一直觉得qdc可能推出个公模外观的“qdc1”之类的产品,非限量款,就是能正儿八经的走量大卖的那种,没想到海王星这货这么快就问世了,所以当时就立马跟千杯说,如果有样机可以蹭听,务必第一个安排给我,还带写枪文的那种。 我对海王星刚上市时备货根本就不够卖,短时间内售罄这种事完全不奇怪,这个外观和做工真的是无解中的无解,拥有军工企业的背景,在设计能力和生产线的完备性上是其他定制品牌无法比拟的,说海王星是“颜值炸裂”完全不过分。上图中我们透过干净无瑕的蓝色外壳,可以看到内部整齐的构造,和那颗定制的全频动铁单元,就连刻的字都那么精细!我大胆假设下,在非复合单元中,民用级动铁单元硬素质最高的一款估计就是海王星用的这颗了(据说也是根据ED29689改的),这其实也不是财大气粗的问题,而是在体量够大的前提下,对供应链的极高的议价能力、自身技术实力、品牌综合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累积在一起的成果。 为什么说这颗动铁单元素质够高呢,很简单,因为海王星是全文出现的二十多款动铁单元中,两端延伸最佳的一颗(这是很多多单元动铁、高端动圈甚至都做不到位的东西),同时具备了极佳的中频密度、声场表现、结像的扎实感和器乐分离度,能把这些都做好,在单动铁中是极其罕见的,我虽然没有听过Final的HeavenSS这种传说中的远古变态,但还是可以肯定海王星的这颗单元确实是目前主流单铁里的天花板中的天花板,也欢迎有老烧拿出其他产品来进行对比。 除了单元素质以外,海王星还拥有10欧、104dB/mW这样好推的参数,并且配备了麦克风,这些参数大概就是qdc在告诉大家,“我们不会让用户的前端背锅,好听不好听,你插个手机就知道了”。我手中的三星Note8是目前旗舰机中声音素质还算不错的一款了,在推海王星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非常宽广的声场,清晰的结像,足以说明问题。 海王星拥有非常宽松自然的低频,量感并不是很多,但结像交代清楚,解析力高,同时兼备了很好的下潜与弹性,这样高质量的低频,说的夸张一点,一些多单元动铁哪怕是用了专用的低频单元也不见得能达到海王星这样的低频质量。中高频音色清而不亮,高频延伸非常风骚,泛音充沛而自然,中频人声部分也保持了很丰盈的形态感,不会发干发硬,听女声的质感略优于男声,器乐的分离度与结像也是没的说的,在这个价位基本上属于拔尖水准了。 当然了,如果只是这点程度的话,并不能说明它是一款“BUG”级产品。我在耳机与杂谈苏州聚会现场也听到不少人说,qdc显然基本上没有做什么调音,这句话并不是真的说qdc的调音技术怎么样,大致还是在夸本身的单元素质够高。黄老师也承认调音时能动的地方并不多,但此时作者想要把自己手中的一副好牌打顺了,有时候比把一副烂牌豁出去打可能更为纠结一些,作为一条可换线的塞子,大家应该也猜到了,海王星最终能呈现出的天花板级音质是怎么样的,还有不少的可玩性。 我试过给海王星搭配高品质纯银、单晶铜线材和手头杂七杂八的普通线材,浮生壕搭配过平衡线,ZOL的于梦琦主编搭配过DITA的范登豪线材,最终都发现海王星的潜力着实不小,尤其令我惊讶的是搭配平衡线后也并没有出现中频过细导致不耐听的问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海王星的音色对线材非常敏感,喜欢人声的用户可以试试搭配单晶铜,中频能够做的非常润泽,低频也更动次打次一些,而我更喜欢纯银线材下声音变得醇厚、更为丰满的感觉,相信但凡是个HIFI老玩家,听完海王星本身的音色后都能知道如何利用线材搭配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于主编发表的评测中直接把海王星定性为了“史上最佳单动铁”,虽然明眼人都知道,海王星一定不是在声音的硬素质上目前最好的单动铁,且单动铁中说不定还有我未知的另一翻天地,但这里我还是基本同意这个结论。因为我所知的单动铁型号中,在包装、配件、做工、外观、佩戴、音质、可玩性的综合层面上想和海王星匹敌的单动铁,似乎还没有出现。F7200这种单动铁中同样拥有顶级素质的塞子,在性价比上却又弱了不少,更别说现在HIFI界已经开始看脸了,加上佩戴感和可玩性的因素,让我这半个Final粉也不能认为Final这种把单动铁玩成精了的品牌,能在千元价位拿出综合实力匹敌海王星的产品。 吹到现在我也吹累了,我就直说了,黄老师,那个收纳包单卖我一个好不好,我求你了! 当前价格:1280元 优点:颜值炸裂,顶级工艺,极佳的两端延伸,手机易推 缺点:无明显缺点 推荐指数:4.5星 性价比:4星 索尼XBA-100——据说是大法的黑历史产品? 点满了各种黑科技歪技能的大法,在音频的研发实力上完全不需要质疑,而偏偏其早期的动铁产品,包括圈铁在内,口碑都一直并不理想。记得当时自己还是个小白的时候,在南通某天猫旗舰店的线下试听店铺与烧友店员交流,聊到那边都打烊要走了,这个小哥似乎是对索尼的产品本身就没有太大的好感,走时还不忘了黑一句“索尼的动铁做得是真的不好”,这印象一直留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甚至一度相信索尼恐怕不会在动铁上有什么建树了。直到XBA300-AP这个素质与调音俱佳的千元级三单元精品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大法毕竟是大法,原来只是没有上心罢了。 早期索尼的动铁产品其实说也能说出来不少,单动铁的话印象中则只有XBA10、XBA100、C10三款,因为C10是运动耳机所以直接pass,而100既然是10的后续产品,虽然定位上一样,可应该也是相对更完善的作品,所以在本文的单动铁耳塞积累到这个地步以后,毫不犹豫地狠心买下了一条全新未拆封的XBA100来一探究竟,这早期的索尼动铁,到底特娘的行不行? 不行。 结论这里就只有2个字了,确实是不行,而且越比越惨的那种,写这段的时候我的心也是在滴血的,让我花了几大百大洋,最后不得已吃泡面的,居然是这种level的东西…… 先说外观吧,塞子整体是非常精致和耐看的,黄铜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声学材料之一,也是动铁耳塞产品中导管的优质材料,相比现在一言不合各种土豪金,XBA100的腔体属于低调、质感强、耐看的类型,规则的纹路在灯光下能呈现出稳重、奢华两种风格来,属于让人越看越喜欢、越摸越上瘾的那种,佩戴上也相当舒适。不过对它的好感也只能止步于此了。 XBA100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卧槽,我再也不说别的塞子没低频了,卧槽,这塞子怎么没有声场,声场小到听3D录音的《弹唱》时感觉林俊杰像是被困在了我宿舍那不到3平米的厕所里,我用地摊货也差不多是这个效果好吗。这个低频是惨到了惨绝人寰,低频吧少就算了,也没什么存在感,关键还硬,让人忽略不了,要么像峰力那样柔一点,要么像丽声那么糊一点,或者像qdc小金豆那样猛一点也好,此时我满脑子都是食神里的那碗杂烩面,素质吧被价位更低的en120吊打到六亲不认,听感吗被阿思翠am90mic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百度了一下这个小塞子的枪文,什么通透细腻小清新之类的词,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中高频确实干净而通透,不过嘛,中频音色不是太中正,男声没质感,女声不够甜,本身的声音密度其实还行,但结像厚度又是略微偏薄了,显得过于平庸,加上解析力确实属于非常普通的水准。高频音色也是很正,通透感满足的前提下延伸也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小提琴不够亮丽,泛音细节几乎没有。当然你可能说我是不是对一个五百价位的塞子过于苛刻了,问题是这可是大法啊,用了自主研发的T型对称结构平衡电枢单元的大法啊,声音给出的表现确实太令人大跌眼镜了,在本文的整个系列中属于声音最为平庸、没有适合自己的那一音乐类型的吊车尾选手。也别问我是不是没有推开,让它插了1个时的AK380已经太给这货面子了!! 当前价格:全新500左右 优点:行业顶级的精湛做工,黄铜腔体非常漂亮 缺点:声场奇小,低频尴尬,没有发挥出动铁的丝毫优势 推荐指数:0.5星 性价比:2星 罗技UE600——早期单铁中为数不多音色很“正”的良品 为了方便给大家辨认,这里的UE还是在前面冠了罗技的名字,不过印象中UE600推出的时候UE还没有被罗技收购。因为我自己入烧时间其实相对偏晚了,没有经历过早期UE的辉煌时代,只能说给大家带来过经典产品的品牌永远都不会完全落幕吧,当我高一期间玩贴吧的时候,UE的几个产品还一直在被热议中,而当时自己对这个牌子其实没啥好感,因为话题度最高的tf10居然长得这个奇葩样子, 虽然一直自认为算是直男癌审美,可还是觉得这货算是我眼中奇丑无比的行列了~ 不过也不能把一个品牌就这么一棍子打死嘛,后来我看到了UE900,哇,可以说是更丑了,所以UE的设计狮已经被我彻底拉进了黑名单里。然而…… 当我在淘UE的单动铁时,发现UE600的外观上算是深得我心的,形状也没有那么僵硬,从图片上来看是有着非常漂亮的线条的,加上镀铬的工艺带来的细腻触感,就对UE的怨念更加深重了,UE怕不是把有审美的设计师给开除了哟。 UE600究竟是何时上市的,我也没有得到个精确的结论,只知道我手里的这个大概是最早的版本,UE600后续的产品分为UE600vm和UE600vi两个型号,前者是普通版的麦克风加单按键线控,后者为兼容ios系统的线控,然而因为一开始并没有想着特地去买个带线控的版本,还是挺后悔的,因为我发现UE600简直是个完美的手机配塞啊! 外观和工艺我算是各种喜欢,虽然手里这条略有磨损,可还是能依稀辨出它当年风韵犹存的模样,腔体的线条让它能够完美地做到直插式和绕耳佩戴时都拥有非常舒适的感受,绕耳佩戴甚至会比直插更为舒服一些,经常让我忘了耳朵上有塞子的存在。尽管时间过去这么久,线材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样子,没有任何的折损、发硬的现象,易于收纳,当然塞子的腔体本身强度也很高,平时就柔在口袋里出门完全某(第二声)问题,并且后续的线控版本是配备了弯插的。 UE600的声音风格是属于一耳朵抓耳,但久听也很耐听的类型,整体的声音是偏清亮的,听女声非常毒,质感绝佳,但中频的厚度却又是比较正常的水准,所以个人感觉在上了C套以后人声的适应性非常广,甜美女声是强项,听张学友也不至于太薄,信息量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有板有眼的,唇齿细节丰富,清晰可辨但也不至于锐利到出齿音。高频风格大家估计也猜到了,清亮型的塞子,高频肯定是偏亮一些的,但这个度控制得很好,只是相对地做了点风格化,而不是拔高到太过分,延伸有些生硬,泛音表现和高频细节不算多,我的看法和之前一样,认为UE600最佳的声音是在使用C套的前提下,中高频的亮度都可以有效控制住,尤其是是当高频被海绵套吸收柔化以后,因为原装的这个白色套子下对部分用户来说可能偏刺激了,我这种高频听力正在走向退化的老年人觉得还是在承受范围内的。 形容这种塞子的低频,现在的我已经有些词穷了,UE600的低频并不算特别残的类型,低频少的塞子也不见得就会被判死刑,这塞子的低频虽然量感也少,也谈不上太好的下潜,但有一定的结像体积,绵软而有弹性的感觉,听感上来说不至于轻到没有存在感,也不会偏硬得像敲铁皮,还是那句话,上C套吧,听感是真的没有啥大毛病。 UE600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就是声场表现了,而且是建立在中频人声比较贴耳的前提下,横向规模很大,纵深和高度都让人惊喜,形状舒服、接近圆形,听Live时感受则更加明显,在本文所有塞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优秀,不知道UE是用了什么黑科技能在单铁上实现这样的声场表现,同时声音也有相当好的厚度、密度。 如果要说我觉得这个塞子有多棒的话,总之UE600在我眼里算是一条淘到宝的塞子,目前正在考虑买一条UE600vm作为随身配塞使用,你们大概就能理解了吧。 当前价格:全新400左右,二手对半 优点:完美的直插+绕耳双佩戴 人声贴+大声场极为罕见 缺点:高光表面易磨损,原装套声音可能略刺激 推荐指数:4星 性价比:4星 杰士X10i——我真的不是动圈,也不是精虫上脑 写到今天,已经是2017.12.17日,距离开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八个月,期间有人一直在支持我,与我一起讨论、交流,也有人表示出不解,觉得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多接几篇枪文赚赚零花钱,所以现在的情况是,这半年赚过的稿费很多都搭进去了,不过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觉得不能辜负写这篇文的路途中任何一个鼓励、帮助过我的人,这条X10i的来历我也就直说了,是某位接近素昧平生的经销商大佬得知我在写单铁合集后送给我的,我几番坚持付款买下来,都被拒绝了。虽然这条塞子早就没有什么热度,没有什么库存,也没有复产的迹象,他也还是不让我提及他的姓名和经销商品牌,觉得不想让我的这篇注满心血的文章带有一丝丝的商业气味。感动之余,则越来越觉得把这篇文章坚持写到底是正确的选择。 第一次接触杰士的塞子是在高三毕业后的那年暑假,我一个人跑到深圳去玩,顺便去面基几个很早就认识的厂家里的朋友,音频品牌的办公室里有各式各样的其他国外大品牌的产品是完全不奇怪的,我就在其中一个朋友的办公桌上就发现了一条X11, 看到他把X11插进耳朵那下,脑海里浮现出了四个字——精虫上脑! 虽然收到时是全新未拆的状态,但这里还是不放太多的开箱图了,统一一下全文的画风。包装配件主要就是收纳包、6.35转换头、飞机转换头与白色透明套子若干。X10i和X10最大的不同主要就是线材外皮和线控了,声音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不说是同型号的不同版本,哪怕是X10和X11之间差距也挺小的。 包装上写明了made for 各种苹果设备,实测这个线控在安卓机上不能调音量,但可以暂定、接听/挂断电话。(下文中的X10i均简称为X10) 杰士的外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音特美,但不需要像音特美那样插得特别深,稍微往里捅一捅就可以获得不错的隔音和饱满的声音了。 佩戴舒适度上我个人觉得比较糟糕,但也因人而异吧,自己耳道不是太粗,如果是双节套会有种耳朵被强X的感受,而普通硅胶套则有时候会滑落,所以也是挺矛盾的了,并且在硅胶套下声音的通透度会比双节套差不少。 X10的声音什么什么?像动圈。这是不少烧友们给出的一致评价,我确实是认同的,充足的低频量感,丰富的残响,温暖厚实的中频,边缘模糊化的结像,相对偏暗的高频,让X10的整体声音变得极为柔和、舒缓,速度偏慢,尤其是在用小推力的前端时。 低频的氛围感确实烘托得非常不错,甚至是比部分同价位的动圈要更好的,且拥有不错的结像形状和解析力,没有因为残响较多而把大提琴的纹理质感抹掉,在我看来是属于非常健康的低频类型。瞬态偏慢、力度不够,让它无法适应比较重口味的金属、摇滚,但听听口水歌则是锦上添花了。而声场表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横向算得上宽广,但是整体显得较为扁平,形成不了规模,纵深和包围感上都算是弱项。 高频明显是为流行乐服务的,相对偏暗,但不是很明显的那种暗,也取决于前端的风格,总之就是延伸充足、但不算凌厉,能量感基本被削没了,同时一些信息量感觉也被明显削弱过,双节套下会稍微改善,但总的来说不算是典型的动铁风格。人声一个字柔,两个字柔润,三个字柔化了,声音非常内敛,颗粒感轻微,位置不算靠前,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中频塌陷、人声听什么都有气无力,这种个人口味化的东西我就不作评论了,在我眼里X10就像是一个小众化的帅哥,那种丑帅丑帅的,像何正宇这样的男人一样,或许不能一时间让万千少女都为之癫狂,但也可以收获一批绝对死忠型的迷妹。 可能你们觉得我对X10的听感描述有些过于笼统,我不否认,因为在我心里其实一直都觉得,越是特点鲜明的塞子,过多的语言描述就越显得苍白,别的塞子我不敢打包票,但X10一定是属于那种,听过没几分钟就能够完整地把它的三频、味道都印在脑海里的那种。 最后想再说说X10的素质问题,很多人说它素质不够,不否认,X10的素质确实是不算拔尖的,在最直观的解析力表现上表现平平,虽然不至于低到发糊,但目前来说,确实低于该价位的许多入门级塞子。而尽管它出了X10i这种针对手机用户的版本,却本身也是有50欧的阻抗的,在大推力下,X10的分离度、声场表现其实相当不错,结像也会显得更为清晰立体一些,放在当年绝对属于优秀的水准了。可现在,连采用了原厂楼氏30017的塞子都突破了千元价位了,X10的解析力表现确实就成了那个木桶效应里的短板吧,哪怕是听惯了近两年推出的低端入门耳机的用户,可能都会觉得X10的素质表现太过一般。 X10这种听感流的单动铁耳塞算是独树一帜了,我一直也希望这种声音能够继续推陈出新。巧的是今年下半年杰士推出的双动铁新品倒是保持了差不多的路子,素质上有了极大的提升,喜欢老杰士味的新烧可以放心尝试一下。当然了,售价3K+的双铁,我大概是下不去手的,就让我对这个品牌的好感先停留在X10上吧,这是一副能让喜欢暖厚声、舒缓类的音乐的你,静下心来好好听歌的塞子。 当前价格:X10二手500左右,X10i略高一点 优点:三频都具备圈味,温暖舒服 缺点:佩戴挑人,硬素质放到现在较为平庸 推荐指数:2.5星 性价比:3星 |